道德经与领导之道
发布日期:2015-07-20浏览:2235
-
课程大纲
一、 关于老子
(一)老子其人
(二)孔子如何评价老子
(三)轴心时代
二、老子的世间大道
(一)道是什么:道可道,非恒道。
历史不会重复他的事实,但历史会反复反复重复他的规律
(二)道是什么样的:上善若水。
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
孔子经常用水比喻君子。 将相和
(三)道的作用: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
姿态要低 ;身心柔软 ; 人与钱的关系
诸葛亮、司马懿 、周瑜;司马懿不战而胜
仁者无敌 ; 道可养生:
帕瓦罗蒂向婴儿学发音;
心存善念,必生婉容
(四)老子在传道中的感慨
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
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故建言有之:
要不断积累,提升自己,道本身是给管理者写的,是老子出关时送给管理者的)
如何让盐不咸
道在眼前:大家做个游戏,看谁闭气时间长。
重在修自己的内心
面对时空 唯有当下
老子认为道是最高标准
梁武帝求功德反而无德
(五)天下的道殊路同归
三、老子的处世大道
(一)超越二元对立
(超越二元对立)黑人与白人 : 顺已则是 逆已则非
(二)懂得谦让:不要自炫耀功劳,不要自夸。
毛主席深明道的精髓“谦受益,满招损”
(三)学会灵活: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老子与耶稣
(四)不要张扬
范蠡隐退,白天(不)懂得夜的黑
建立自我 追求无我:李嘉成
(五)内心安祥:身、心合一:老子是积极的
(六)修身:点、线、面
故以身观身,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,以邦观邦,以天下观天下。
管仲:坚刁(对自己)、开方(对父)、易牙(对子)
尧惮位于舜
(七)无私才是最大的自私:无私 ,为人民服务
刘备请诸葛亮出山:先生不出山,天下苍生若何
(八)老子有三宝: 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。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
自认为见识比别人高明晋臣
(九)平平淡淡才是真
减少物欲
孔子自评: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
(十)老子洞悉人心
(十一)同流不合污
(十二)老子深明人心、人性:柔弱胜刚强。
鱼不可脱于渊,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
曹爽与司马懿,兵法上的骄兵之策,他人的夸赞之词
智伯与韩、魏、赵之间的矛盾
(十三)宠辱不惊
无欲则刚
周总理: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
(十四)有容乃大
诸葛亮《诫子书》: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
(十五)冷静
他人劝诫曾国蕃只用了一个字“静”
曹共公薄礼与重耳
(十六)甘于人后:韩信受胯下之辱
(十七)贵在修己:不要自以为是
商纣王:知足以拒谏,言足以饰非;矜人臣以能,以为皆出己之下
(十八)无私:对子女的教育;无私是最大的自私;
天下为公
(十九)看清名利
知足的准确定义,不是口头所说,要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,有些东西是人生的累赘
项羽
(二十)不要 狭隘:不要二元对立,让自己更多的处于死地
(二十一)虚荣不如有内涵:不要有虚荣心 华丽的外表不如深刻的内涵
(二十二)灵活:邓小平的灵活
(二十三)乐善好施:为什么高人见识远;企业的义捐
(二十四)柔弱胜刚强:山不转水转
张居正:苟利国家生死以;周总理;新农村建设最初的那些年
(二十五)不争论
经常受人的赞美和吹捧时,要当心危险;秦二世
四、老子的治世之法
(一)身段谦卑
包容 周文王尊姜子牙为师
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
(二)应厚道淳朴,不应投机取巧
内方外圆
(三)因势利导
齐国的简礼因俗五月报政;
鲁国的革礼变俗三年报政
(四)中和
(五)慎终如始
高考题:挖井 "慎终如始",道德的每一章都是一篇论文,都可以进行模拟演练,甚至可以用此堵题。
(六)大与细,难与易
七擒孟获 孔子与老子的分歧,老子的更深远,冤冤相报何时了,
(七)博大的胸怀
狄仁杰与娄师德
(八)积极的无为思想
自私的人是得不到天下的:袁世凯
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。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
知行合一,老子在自我感叹,他已想象到后人对他的道会有很多误解。
经历与积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