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培训呼唤“供给侧改革”
发布日期:2016-11-23浏览:5854
2016年开年,“供给侧改革”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热词。到底什么是“供给侧改革”?“供给侧改革”对于我们这些从事企业学习工作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?深入想想,是非常有价值的问题。
在网络上,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官方标准的解释: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,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,矫正要素配置扭曲,扩大有效供给,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,提高全要素生产率,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,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。
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提醒大家注意:1、结构调整:改革的目的不是凭空新创造一个事物,而是对原有的事物进行改进优化;2、有效供给:请注意“有效”这个形容词,这提示我们关注现有经济存在的低效和无效;3、适应性和灵活性:价值的产生源于匹配,不匹配的使用价值无法充分转化为市场价值;4、全要素生产率:这个概念提示我们不但要关注结果,还要关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经济投产比。
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来说,任何改革都面临着无数的变量,任何一项改革政策的出台也都会出现不同的解读声音。但是看问题,要回归到大背景去看,才容易得出接近真实的结论。对于中国经济来说,最基本的判断面就是两边,一边是需求,一边是供给。
对于需求侧,我们早已对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——出口、投资、消费 耳熟能详,各种经济刺激措施的出台多数都在拉大需求的贡献。同时,看看另一边的供给侧,我们必须正视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的问题。产能过程,意味着社会资源的低效配置;结构失衡,表现在中低端产品占比过高,而高附加值产品则没有合理增长。简单来说,“供给侧改革”就是要解决供需匹配效率的问题!
好的,回到熟悉的企业培训这个领域,我们会发现,类似的分析思路对于企业培训的工作铺排是非常有益的。
过去,有太多的培训管理者将心思花在了吸引、激发(也可以说勾引或威逼利诱)学员参与培训上面。我们为学员提供了舒适整洁的培训教室、先进的教学设备,精美的茶歇;我们的内部培训是免费的,学员参加学习照领工资;我们不断追求新的教学形式,积极引入各种有趣的花样,试图给学员创造不断的新鲜感;我们曝光优秀的学员,希望学员带有无尽的荣誉感;我们邀请领导频频亮相培训班,展现领导的重视和关怀;我们提供报销额度,鼓励员工去买书看书;我们甚至为学员精心挑选旅游度假般的地点,让学员放松身心。
所有这些,都可以视作我们在企业培训需求侧所做的努力。当然,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,很多学员开始喜欢培训。同时,学员也开始把我们所有的努力视作理所当然。对于很多企业来说,再通过需求侧去拉动组织学习,已经效果势微。
那么,我们是否也能去重新审视企业培训的“供给侧改革”呢?我们是否也存在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的问题呢?认真反思,答案显而易见——是的!
对于很多企业来说,缺少系统设计是一个核心问题。我们看到太多的企业大谈特谈培训体系、课程体系,但是却很少看到一套有章法的工作主线。这意味着企业培训往往是被动响应式的,而不是主动发起式的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培训多寡不是由战略业务需求决定的,而且充满了各种偶然性。
其次,企业培训在产品设计上,锦上添花往往多过了雪中送炭。直接一点说,培训部门是否能直面企业面临的业务问题、管理问题,敢于参与,敢于发挥作用。很多企业不把培训部门视作核心战略部门就是这个道理,因为培训在做“雕花”的事儿,而不是“实事儿”。在很多公司CEO看来,培训部门在做的是不重要、不紧急的培训,而不是重要又紧急的培训。这和经济上的产品结构失衡是一样的。
第三,企业培训对于隐形需求的挖掘能力严重不足。乔布斯曾说过,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,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,他们就发现,这是我要的东西。换句话说,需求犹如一座冰山,如果你只看到水面以上的,则需求就是那些需求。只有我们真正潜到水下,才能接近需求的真相。挖掘隐形需求,意味着我们对事物有自己的洞察,能够看的比目标学员要远、要深。基于业务洞察开发的培训产品,既提升了供给侧的产品价值,也拉动了学员的需求。
最后,企业培训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形式研究不足。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信息获取的一种方式,但在互联网时代,人类信息获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比如碎片化,比如社群化,比如网状化,都是过往信息传播不曾面临的挑战。对于企业培训管理者,我们一定要提升我们自己的敏锐度,在大势面前保持头脑清醒,因势而变。没有所谓的专业培训,只有适合时代的培训。
2016年,建议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去思考自己的“供给侧改革”,当然也包括“需求侧”。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,也许都可以归结到供需这样最简单的分析原点。新名词来了,我们不要视而不见抑或充耳不闻。保持好奇心!保持反思!保持行动力!
在网络上,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官方标准的解释: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,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,矫正要素配置扭曲,扩大有效供给,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,提高全要素生产率,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,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。
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提醒大家注意:1、结构调整:改革的目的不是凭空新创造一个事物,而是对原有的事物进行改进优化;2、有效供给:请注意“有效”这个形容词,这提示我们关注现有经济存在的低效和无效;3、适应性和灵活性:价值的产生源于匹配,不匹配的使用价值无法充分转化为市场价值;4、全要素生产率:这个概念提示我们不但要关注结果,还要关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经济投产比。
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来说,任何改革都面临着无数的变量,任何一项改革政策的出台也都会出现不同的解读声音。但是看问题,要回归到大背景去看,才容易得出接近真实的结论。对于中国经济来说,最基本的判断面就是两边,一边是需求,一边是供给。
对于需求侧,我们早已对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——出口、投资、消费 耳熟能详,各种经济刺激措施的出台多数都在拉大需求的贡献。同时,看看另一边的供给侧,我们必须正视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的问题。产能过程,意味着社会资源的低效配置;结构失衡,表现在中低端产品占比过高,而高附加值产品则没有合理增长。简单来说,“供给侧改革”就是要解决供需匹配效率的问题!
好的,回到熟悉的企业培训这个领域,我们会发现,类似的分析思路对于企业培训的工作铺排是非常有益的。
过去,有太多的培训管理者将心思花在了吸引、激发(也可以说勾引或威逼利诱)学员参与培训上面。我们为学员提供了舒适整洁的培训教室、先进的教学设备,精美的茶歇;我们的内部培训是免费的,学员参加学习照领工资;我们不断追求新的教学形式,积极引入各种有趣的花样,试图给学员创造不断的新鲜感;我们曝光优秀的学员,希望学员带有无尽的荣誉感;我们邀请领导频频亮相培训班,展现领导的重视和关怀;我们提供报销额度,鼓励员工去买书看书;我们甚至为学员精心挑选旅游度假般的地点,让学员放松身心。
所有这些,都可以视作我们在企业培训需求侧所做的努力。当然,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,很多学员开始喜欢培训。同时,学员也开始把我们所有的努力视作理所当然。对于很多企业来说,再通过需求侧去拉动组织学习,已经效果势微。
那么,我们是否也能去重新审视企业培训的“供给侧改革”呢?我们是否也存在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的问题呢?认真反思,答案显而易见——是的!
对于很多企业来说,缺少系统设计是一个核心问题。我们看到太多的企业大谈特谈培训体系、课程体系,但是却很少看到一套有章法的工作主线。这意味着企业培训往往是被动响应式的,而不是主动发起式的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培训多寡不是由战略业务需求决定的,而且充满了各种偶然性。
其次,企业培训在产品设计上,锦上添花往往多过了雪中送炭。直接一点说,培训部门是否能直面企业面临的业务问题、管理问题,敢于参与,敢于发挥作用。很多企业不把培训部门视作核心战略部门就是这个道理,因为培训在做“雕花”的事儿,而不是“实事儿”。在很多公司CEO看来,培训部门在做的是不重要、不紧急的培训,而不是重要又紧急的培训。这和经济上的产品结构失衡是一样的。
第三,企业培训对于隐形需求的挖掘能力严重不足。乔布斯曾说过,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,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,他们就发现,这是我要的东西。换句话说,需求犹如一座冰山,如果你只看到水面以上的,则需求就是那些需求。只有我们真正潜到水下,才能接近需求的真相。挖掘隐形需求,意味着我们对事物有自己的洞察,能够看的比目标学员要远、要深。基于业务洞察开发的培训产品,既提升了供给侧的产品价值,也拉动了学员的需求。
最后,企业培训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形式研究不足。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信息获取的一种方式,但在互联网时代,人类信息获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比如碎片化,比如社群化,比如网状化,都是过往信息传播不曾面临的挑战。对于企业培训管理者,我们一定要提升我们自己的敏锐度,在大势面前保持头脑清醒,因势而变。没有所谓的专业培训,只有适合时代的培训。
2016年,建议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去思考自己的“供给侧改革”,当然也包括“需求侧”。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,也许都可以归结到供需这样最简单的分析原点。新名词来了,我们不要视而不见抑或充耳不闻。保持好奇心!保持反思!保持行动力!